在中國,銀飾品上的圖案主要圍繞著福、祿、壽、喜、財的心理而產生,寄託了人們避禍祈福的強烈願望。遠自原始社會時期的圖騰崇拜,新石器時期在彩陶、石雕、玉刻中的各種怪獸、龍、鳳、魚、龜、鳥、日、月、星辰以及各種雲紋、雷紋、水波紋,商周時期青銅器上的各種紋樣等,這種以圖案來反映"吉凶有兆"、"禍福有徵"的心理,便一直延續下來,直到明清兩代真正大規模盛行。
圖案除了來自花鳥魚蟲、飛禽走獸、神話傳說、歷史故事、佛道圖案、以及現實生活外,由於中國獨特的一字一型一音節的文字結構,還可以通過"諧音"、"隱喻"等方式,產出很多同音異形的相關語,使人們一看到它們,就能馬上聯想到某種特殊的吉祥含意。
以下先簡單介紹圖案的分類:
3-1 佛道圖案
佛教、道教是在中國最具影響力的兩大宗教,有關佛、道的題材也被廣泛用,例如佛教的觀音送子、佛教八寶(法螺、法輪、寶傘、華蓋、蓮花、寶瓶、金魚、盤長),道教的八仙得道,以及暗八仙(即八仙所用的器物)。
3-2 動物圖案
動物圖案主要和中國文字結合,以諧音和暗喻的方式產生令人聯想的吉祥用語,例如:
˙喜鵲落在梅樹梢上: 喜上眉梢
˙天上一只喜鵲,地上一只獾: 歡天喜地。
˙喜鵲加豹子: 報喜圖。
˙蜘蛛: 民間俗稱蜘蛛為"喜子",因此蜘蛛吐絲由上往下吊,寓意喜從天降。
˙樹上掛一方印,猴子也在樹上: 封侯掛印。
˙猴子騎在馬背上: 馬上封侯。
˙大猴背小猴: "背"與"輩"同音,指輩輩封侯。
˙雞代表光明,能報時。雄雞一唱天下白,本身就是一副吉祥圖。如果公雞站在石頭上,寓意"室上大吉"。
˙公雞站在雞冠花旁邊: 寓意"官上加官",叫"加官圖"。
˙虎: 象徵"虎虎生風",虎還有震懾邪惡的含意。
˙鶴落在松樹上: 代表"松鶴長春"、"鶴壽松齡"。
˙鹿: 與"祿"同音,柏樹和鹿在一起,代表"百齡食祿",蝙蝠與鹿在一起,代表"福祿長久",鹿搭配福壽二字,代表"福祿壽"。
˙孔雀: 古書上說孔雀有九種美德,顏貌端正、聲音清澈、行步翔序、知時而行、飲食知節、常念知足、不分散、不淫、知反復(反復就是報恩的意思)。
˙魚: 音同"餘",代表有餘。另外,金魚在佛教中是八寶之一,本身就是吉祥的象徵。
˙羊: 音近似"祥"。
˙豬: 代表富足。
˙狗: 代表忠義。
˙大象: 代表"太平有象"。
3-3 神靈動物
就是所謂的"四靈": 麒麟、鳳凰、龍、烏龜,也叫"四神"。
˙麒麟: 傳說中的瑞獸,僅見於太平盛世。是獸中的"仁者",不踏莊稼、不用額和角去抵觸對方,因此"麒麟送子"的圖案常用在送小孩的掛鎖上,有祝福早生貴子、子孫仁厚賢德之意。
*圖片翻拍自<圖說清代銀飾>第10頁
˙鳳凰: 傳說中的神鳥,是鳥中之王,象徵美麗祥和。鳳凰常和牡丹在一起,寓意"富貴吉祥"。
˙龍: 四靈之中,龍最高貴。龍能升天,能騰雲駕霧,乘龍比喻飛黃騰達。
˙烏龜: 是長壽的動物,用來祝福高壽。
3-4 植物圖案
˙石榴: 因"多籽"而寓意"多子"。
˙佛手柑: 又稱"佛手",與"福壽"諧音,因此寓意"福壽"。
˙桃: 因為王母蟠桃祝壽的故事,因此桃歷來被稱作為"壽桃"。
˙佛手柑+桃+石榴: 這三種植物在一起,稱為"三多",代表"多福、多壽、多子"。
˙牡丹: 寓意富貴。如果牡丹和芙蓉花在一起,寓意"榮華富貴"。
˙桂: 音同"貴"。如果桂花和桃在一起,代表"貴壽無極"。
˙百合花+柿子: "百事如意"。
˙蓮花: 代表"一品清廉",喻指品德高貴。
˙另外還有菊花、梅花、蘭花、山茶花、荔枝、靈芝等等,多代表堅毅清新的品格或顯示高潔不變的氣節,均具有吉祥寓意。
3-5 民間生活故事與傳說
有些銀飾品上的圖案源於現實生活,生活也給銀飾工匠帶來了豐富的創作源泉,例如彈琴、下棋、讀書、作畫、垂釣、灑網、砍柴、耕種,以及抬轎子、娶媳婦、祝壽等等。
也有些銀飾品圖案來自神話傳說或歷史故事,例如八仙過海、群仙祝壽、三國空城計等。有些則屬於民間故事,例如劉海戲金蟾。
*以下額外補充劉海戲金蟾的民間故事
(文字及圖案內容來自"典藏臺灣"網站,網址為https://digitalarchives.tw/Exhibition/3123/1.html):
「劉海戲金蟾,步步釣金錢」的故事大約在宋朝已經出現,故事中的劉海是五代宋初時的道士,曾入朝為官,後掛冠求去、散財求道,改名劉玄英,道號海蟾子,道教全真道將之奉為北五祖之一,元世祖封其為「海蟾明悟弘道真君」,民間稱為劉海蟾,最後以訛傳訛衍生為劉海戲蟾。劉海的形象在明代轉化為體態豐滿、手舞足蹈、喜笑顏開的頑童,外型蓬髮赤足,手執桃、蓮花葉或各提一串金錢,也有的造形是腰綁葫蘆;三足金蟾則被他用錢串引誘並釣住,當時傳說蟾蜍能祛病鎮邪,頗有靈氣,而金蟾口銜金錢、口吐金錢、背負金錢等不同的造型均有著散布財富、招財進寶之意,劉海戲蟾的故事因而被視為富貴的象徵,也有著喜慶吉祥之意。
*圖片來自國立歷史博物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