簪、釵、步搖、扁方均屬於髮間飾品。一般分為「簪首」及「挺」兩部分,插入髮內的細長部分稱挺,單挺為簪,雙挺以上為釵。
步搖是指簪首有墜件的飾品,插在頭上,人一走路,墜件搖擺,稱作步搖。
扁方是滿族婦女特有的頭飾。滿族婦女有一種特殊髮飾名為"兩把頭",扁方是用來固定這種髮飾的飾物。扁方扁平,成一字形,渾樸而大氣。
* 滿族婦女的兩把頭及扁方頭簪 (圖片來自維基百科)
以下先介紹簪。
簪究竟出現在何時,是一個不易搞清的問題。簪的前身是髮笄,兩個名稱的交替時期估計在戰國以後、漢代以前。戰國末年的《韓非子》一書中,已見有"簪"字。
簪最初的用途,僅僅是綰束頭髮,後則逐漸演變成炫耀財富、昭名身分的一種標志,材質從早期的石、竹、木、骨製,慢慢被玉、金、銀、翠、犀、玳瑁,甚至金鑲寶石等材質所取代。但因為金玉簪是非常昂貴的飾品,一般人家很少用得起,相較之下,銀簪比較為廣大人群所用,因此傳世品也比較多。
以下重點摘錄幾款銀簪供鑒賞:
> 銀如意形蝴蝶紋頭簪
蝴蝶紋在民間被視為吉祥圖案,戀花的蝴蝶又常被喻為甜蜜的愛情和美滿的婚姻。"蝶"與"耋"同音,耋指八九十歲的老人,因此蝶又有長壽之意。有關蝴蝶的吉祥圖很多,例如"壽居耄耋"、"蜂蝶戲貓"、"耄耋富貴"等。
*圖片翻拍自本書《圖說清代銀飾》
> 銀麻花紋頭簪
在清代,麻花紋的頭簪十分流行,多使用於中下階層家庭婦女,製作簡單,紋飾規整。這三件頭簪有意思的是都有個小動物,從左往右數,一個是上面趴著松鼠、一個趴著青蛙、一個是嘓嘓,三個動物的出現一下把這製作簡單的麻花紋頭簪烘托起來,粗中還藏著細活。其中鼠在十二生肖為大,在民間認為鼠是財。蛙在民間視為神靈之物,人類的始祖為女媧,"蛙"與"媧"諧音,也與娃娃的"娃"諧音,蛙是益蟲,中國的陝西地區視其為神靈,能降福於人,辟邪鎮宅,還能賜子,蛙與蓮花組合構圖,稱"蛙戲蓮",有生殖崇拜的寓意。嘓嘓民間視為吉祥之物,由於"嘓嘓"與"哥哥"諧音,民間又稱"喜叫哥哥",意在祈求多生男孩,嘓嘓善跳,且"嘓"又與"官"諧音,寓意升遷快,仕途發達。
*圖片翻拍自本書《圖說清代銀飾》
> 銀四藝頭簪
四藝由古琴、棋盤、線裝書和立軸畫組成。琴棋書畫是中國歷代文人雅士必備的技藝與修養,象徵生活安逸,具有清閒高雅的文化內涵。頭簪中間有一花瓶,插著牡丹花,寓意富貴平安。
*圖片翻拍自本書《圖說清代銀飾》
> 銀福壽頭簪
兩個蝙蝠中間一壽字組合成福壽圖案,加上一蝴蝶,寓意福澤延綿、壽長無極。
*圖片翻拍自本書《圖說清代銀飾》
> 銀菊花紋頭簪
很多花卉一到秋季就會凋謝,而菊花在秋季開放,因此菊花在民間寓意長壽、夫妻和睦、永保青春、白頭到老。
*圖片翻拍自本書《圖說清代銀飾》
> 銀鍍金太極八卦紋頭簪
八卦圖紋是中國道教文化,由黑白兩個魚形紋組成,寓意陰陽輪轉,相輔相成,是萬物生長變化的哲理。道教認為太極八卦神通廣大,能鎮邪去惡。八卦的圖案經常運用在建築、石雕、織繡,還有各種各樣的銀飾品上,是一種保祐平安的吉祥物。
*圖片翻拍自本書《圖說清代銀飾》
> 銀蓮花紋頭簪
周敦頤《愛蓮說》": 蓮,花之君子者也"。佛教教義中也以蓮花喻佛,意"蓮花藏世界",因為菩薩修行多坐於蓮花之上,蓮花也成為吉祥如意、清涼自在和純淨無暇的象徵。此外,"一品清廉",一品為古代最高的官階,蓮與廉同音,以此寓意位居高官而公正清廉。
*圖片翻拍自本書《圖說清代銀飾》
> 銀點翠鳳簪
古代傳說中的鳥王,雄性叫鳳,雌性叫凰,通稱為鳳或鳳凰,是一種象徵祥瑞及美滿幸福的鳥。
*圖片翻拍自本書《圖說清代銀飾》
> 銀盤長紋耳挖簪
耳挖簪,簪首前端有耳挖,或實用、或裝飾、或二者兼備。
盤長紋,盤曲連接,無頭無尾,無終無止,故稱"盤長"或"盤腸",寓意源遠流長、連綿不斷、子孫延綿。盤長也是佛教八寶之一。
*圖片翻拍自本書《圖說清代銀飾》
> 銀扇形琺瑯彩戲曲人物步搖簪
步搖指簪首有墜件的飾品,插在頭上,人一走路,墜件搖擺,故稱做步搖。
*圖片翻拍自本書《圖說清代銀飾》